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材冶学院举办第一期“智汇材冶论坛”系列学术报告活动

3月19日,材冶学院主办了第一期“智汇材冶论坛”系列学术报告活动,邀请校内陶林博士和王超博士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经验。会议由学院副院长艾新港主持,各专业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活动。

陶林博士做了“方解石表面亚稳态的电化学性质和热演变机制”报告。冶金生产过程涉及多种固体化学反应,方解石分解作为最基础的固体反应之一被广泛研究。目前,对方解石分解过程的认识源于实验过程的表观动力学数据,但由于实验过程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表观活化能偏差很大。不仅如此,基于化学反应计量关系式得到的表观动力学难以表征分解过程的结构信息,对于多步反应也无法合理的分配每一步的贡献。因此,利用冶金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报告人首次提出采用原位电化学方法对方解石分解过程的界面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建立了方解石分解过程的双相界面层模型,该工作使非均相反应研究从表观推测发展到可通过中间步骤预测整体反应规律的新阶段。

王超博士做了“热轧钢板高温氧化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报告。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对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热轧钢板已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亟需,但部分产品由于表面易锈蚀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钢板热轧生产全流程都在高温下进行,从加热至卷取阶段氧化铁皮的形成贯穿始终,深入开展合金成分、加热、轧制及冷却工艺参数对氧化铁皮微观结构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对突破热轧产品表面质量精准控制关键共性技术至关重要。以普碳钢(Q355)、高强钢(Q690)和耐候钢(S450AW)三种典型热轧钢板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其在加热过程中的高温氧化行为,并通过氧化铁皮与钢基体结合力测量,揭示了实验钢的高温氧化机制。研究了轧制过程中不同变形量对钢板表面氧化铁皮微观结构及织构的影响,获得了氧化铁皮的结构类型及晶体学数据。从重合位置点阵及晶界类型与氧化铁皮完整性的关系角度,揭示了氧化铁皮中不同结构类型氧化相之间的取向关系及形成机理。研究了卷取温度及冷却速率对氧化铁皮中FeO共析转变的影响,表征了Fe3O4晶界类型,并揭示了其对耐蚀性影响。

“智汇材冶论坛”学术报告活动是在学院成功举办“疫情终有期”线上学术报告活动后,推出的一系列线下学术活动,活动宗旨是“砥砺学术、共同进步”,让师生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和科研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学术素养和理论水平,激发师生的科研热情。两位博士的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细致,深受师生好评。